随着近日《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土十条”的发布,我国将开展大规模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工作。这显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逐步深入、不断完善,也为环保产业提供了生长的“沃土”。
近年来,随着“大气十条”、“水十条”相继出台,环保产业开始“加速跑”,超过了同期国内生产总值8%左右的增速。据统计,2012年至2015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从29908.7亿元增加到45531.7亿元,年均增长14%;未来较长时间内,仍将保持15%到20%的增速,预计到2020年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规模将超过10万亿元,发展潜力不可小视。
“土十条”的发布,必将唤醒巨大的土壤污染治理需求,对于环保产业来说,自然意味着更大市场机遇。根据环境产业发达国家经验,土壤修复产业在环保产业中的比重通常高达30%-50%。因此,业内人士普遍预计,土壤修复的市场规模未来至少应和大气、水污染治理市场等量齐观,也将达到万亿元级别。
如此庞大的市场,显然不可能光靠政府单方面投资来完成,必须充分借鉴我国在大气、水污染治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大力引进社会资本,充分发动并依靠市场的力量。多年的发展实践也证明,环保产业已成为我国环境治理的主力军,涌现出桑德、首创、碧水源等一大批优秀企业,在解决环境问题的同时也促进了经济发展与就业、回报了社会。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目标和现实之间还存在巨大的鸿沟。相比大气、水污染治理都已经有比较成熟的技术、经验和商业模式而言,土壤污染治理形势更加严峻、情况更为复杂;如发达国家至今也无法解决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成本过高的问题,这意味着现有的相关技术不具备大规模推广的可行性,难以产业化。加上缺乏法律法规、政策规划的要求和指引,因而一直以来,土壤污染治理在我国还处于前期探索阶段,市场难以启动,更谈不上充分发育;相关产业力量更是严重不足。
环保部数据显示,我国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企业从2010年的10多家增加到近1000家,从业人员从约2000人增加到近1万人;项目数量累计达300多项。虽然从总体看土壤修复产业在技术储备、人员队伍等方面具备了一定基础;但近千家企业、平均每家企业仅10人左右的规模,也充分说明了行业当前小、散、弱的现状。这与“土十条”实施预计可拉动GDP增长约2.7万亿元、新增就业200万人以上的目标相去甚远。
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带动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加速。要加快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以及系列法规、标准体系,及时出台产业政策;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和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撬动作用;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土壤环境调查、分析测试、风险评估、治理与修复、工程设计和施工等环节,完善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产业链,形成一批专业化的土壤修复企业。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技术和管理,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以产业化思路解决土壤污染问题。
姜耀东:让煤矸石从“生态包袱”变成“资...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与消费国,煤炭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然而,煤炭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煤...
席北斗:科技创新赋能 提质增效助推赤泥...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是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前所未...
姜涛:推进赤泥综合利用工作 助力铝工业...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其处理和综合利用一直是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世界性难题。《赤泥综合利用行动方案》(以下...
郑栅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郑栅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