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跨地域倾倒垃圾、在风景区肆意乱倒垃圾的事件屡见报端。此前,陕西等地农村垃圾堆积如山的报道,也是触目惊心。垃圾之患不除,美丽乡村建设难成。
过去农村垃圾的产生量不多,基本可以依靠自然的消纳能力实现自净。然而,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农村生活垃圾逐年增加,且成分日趋复杂。大量垃圾被随意丢弃倾倒在房前屋后、田间路边,加之部分地区城市垃圾向农村地区转移,广大农村的垃圾处理能力本就不足,如此一来,问题变得更加严峻。有些地方的农民甚至还编了顺口溜,“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
具体来说,农村的垃圾治理存在“五大难”问题。即,陈年垃圾清运难、垃圾收集难、垃圾转运难、垃圾处理难、长效保持难。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城市垃圾每年清运量为1.79亿吨,农村垃圾每年产生量在1.5亿吨左右,但与此同时,城市的垃圾处理率超过90%,农村垃圾处理率则只有50%左右。
生态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农村环保又是当前环保工作的弱项和难点。我国乡村常住人口超过6亿,农村环境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也严重影响着生态环境和人们的身体健康。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既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对农村环境整治的投入力度,已取得明显成效。据统计,“十二五”以来,我国深化农村环保“以奖促治”政策措施,截至2015年底,中央财政共安排农村环保专项资金315亿元,支持7.8万个村庄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直接受益的农村人口达到1.4亿。2015年,我国还发布了《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治理的指导意见》,这是中央政府层面首个专门针对农村垃圾下发的文件。《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全国90%以上村庄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农村垃圾治理之难,既有历史欠账的原因,也有思想意识的问题。解决“垃圾围村”,既要截断城里来的垃圾,更要处理好农村产生的垃圾。要适应农村环境治理保护的形势和要求,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还要明确垃圾处理的主体责任。当然,更要因地制宜,科学确定不同地区农村垃圾的收集、转运和处理模式,推进农村垃圾就地分类减量和资源回收利用,防止简单照搬城市模式或治理标准“一刀切”。要从源头抓起,加强宣传和推广,逐渐提升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创新方式方法引导垃圾分类,让青山绿水的新农村成为永不褪色的美丽图景。
姜耀东:让煤矸石从“生态包袱”变成“资...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与消费国,煤炭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然而,煤炭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煤...
席北斗:科技创新赋能 提质增效助推赤泥...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是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前所未...
姜涛:推进赤泥综合利用工作 助力铝工业...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其处理和综合利用一直是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世界性难题。《赤泥综合利用行动方案》(以下...
郑栅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郑栅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