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是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大事。据介绍,近一年来,各地区、各部门积极行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总体开局良好。各省(区、市)积极研究制定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相关政策。先行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46个城市均已启动垃圾分类工作,有12个城市已有垃圾分类地方法规或政府规章,有24个城市已出台垃圾分类工作方案。
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住建部等确定的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46个率先开展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这些城市的党政机关,学校、科研、文化、出版、广播电视等事业单位,协会、学会、联合会等社团组织,车站、机场、码头、体育场馆、演出场馆等公共场所管理单位及宾馆、饭店、购物中心、超市、农贸市场、商铺、商用写字楼等企业负责对其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强制”分类。
2017年6月6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第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工作的通知》,确定全国100个县(市、区)开展第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工作,开展示范的县(市、区)要在2017年确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并在半数以上乡镇进行全镇试点,两年内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所有乡镇和80%以上的行政村,并在经费筹集、日常管理、宣传教育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
王蒙徽指出,到2020年,各城市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基本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公共机构普遍实行垃圾分类,先行先试的46个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到2035年,各城市全面建立垃圾分类制度。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领导、广泛动员、群策群力,用综合的、全局的思维来系统谋划、统筹协调,加快垃圾分类工作。
一是把垃圾分类工作作为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狠抓落实。二是要广泛发动公众参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三是要加快立法进程,为垃圾分类提供长期保障。四是要抓住重点环节,做到分类投放精准、杜绝先分后混、分类运输系统健全、分类处理设施完善。五是要结合实际探索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同时,要加快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步伐,因地制宜探索出适合农村特点的生活垃圾分类方法。
据悉,2017年3月,《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国办发[2017]26号)发布,提出“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在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
而通过近20年的实践,中国垃圾分类在经验和教训中逐渐破题,新的垃圾分制度主要包括3大特征:改变以“垃圾分类收集”为主配套建设,建立了投放、收运、处理全过程的分类配套建设;改变以居民投放后的生活垃圾为垃圾分类目标,建立了与再生资源利用相协调的回收体系,将生活源的再生资源纳入垃圾分类体系;改变直接复制欧美发达国家的分类模式,建立了以干湿分类为核心符合中国国情的分类模式。
姜耀东:让煤矸石从“生态包袱”变成“资...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与消费国,煤炭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然而,煤炭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煤...
席北斗:科技创新赋能 提质增效助推赤泥...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是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前所未...
姜涛:推进赤泥综合利用工作 助力铝工业...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其处理和综合利用一直是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世界性难题。《赤泥综合利用行动方案》(以下...
郑栅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郑栅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