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东莞市政府召开动员大会,部署推进全市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今年,东莞将率先启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的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明年推广到饭店、超市、写字楼等相关企业。
公共机构率先开展强制分类工作
东莞市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由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强化公共机构和企业示范带头作用,倡导市民培养垃圾分类意识和形成良好习惯,营造全民参与的社会氛围。
记者了解到,今年东莞推进全市公共机构率先开展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加快完善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可回收物、大件垃圾、园林废弃物等分流分类收运处理。力争到2020年底前,公共机构及相关企业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回收设施设备,确保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
东莞市副市长刘炜表示,东莞每天产生1.3万吨生活垃圾,其中1.13万吨通过焚烧进行处理,但仍有近2000吨要填埋。目前,东莞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基本填满了,新建面临很多困难。可以说,“垃圾围城”“垃圾围村”已经成为非常严峻的现实,减少垃圾才是出路。
“要把垃圾治理作为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突破口,从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入手,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体系,彻底解决垃圾产生量大、成分复杂、处理难度高等问题,从根本上扭转‘垃圾围城’的被动局面。”刘炜说。
明年实现回收利用率达25%以上
东莞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有步骤地开展,逐渐从公共机构到社会面进行延伸。今年,全市公共机构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包括党政机关,学校、科研、文化、出版、广播电视等事业单位,协会、学会、联合会等社团组织,实现全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10%以上。
2019年,全市公共机构持续推进强制分类,宾馆、饭店、购物中心、超市、专业市场、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商铺、商用写字楼等相关企业启动强制分类,实现全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25%以上。
2020年,东莞引导居民逐步养成主动分类习惯,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实现全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
市城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郭怀晋表示,需要提倡源头减量和终端管控。在源头产生环节,提倡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和原料,厉行“光盘行动”,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等;在中端收运环节,严格把关拒收拒运,对未按要求进行分类的生活垃圾进行拒收拒运;在终端处置环节,严格控制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易腐垃圾进入生活垃圾焚烧厂或卫生填埋场。
姜耀东:让煤矸石从“生态包袱”变成“资...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与消费国,煤炭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然而,煤炭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煤...
席北斗:科技创新赋能 提质增效助推赤泥...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是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前所未...
姜涛:推进赤泥综合利用工作 助力铝工业...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其处理和综合利用一直是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世界性难题。《赤泥综合利用行动方案》(以下...
郑栅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郑栅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