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引领 市场主导 循环无限 风光无限 ——2025退役风光设备循环利用发展研讨会成功召开

2025-10-20 09:23

为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促进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的指导意见》《能源重点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精神,总结我国“十四五”退役风光设备循环利用进展,展望“十五五”有关新政策、新技术、新模式,积极推动其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于2025年10月17日在北京成功举办了“2025退役风光设备循环利用发展研讨会”。本次会议汇聚了国家部委领导、行业权威专家学者、产业链重点企业负责人,共同探讨退役风光设备循环利用的前沿政策、技术创新与产业实践,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网站版.jpg

会议现场

会议在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副会长原庆丹的主持下拉开帷幕,首先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阐述了本次会议对于推动退役风光设备规模化、规范化、高值化循环利用的重要意义。国家发改委环资司、生态环境部固体司负责同志,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长朱黎阳,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周全法,国能龙源环保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艳春,国能龙源环保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侯波以及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及会员单位等代表120余人共襄盛举。

原庆丹.jpg

原庆丹副会长主持研讨会

在致辞环节,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长朱黎阳指出,随着早期投运的风机、光伏组件陆续进入退役期,如何处理好这些退役设备,已成为我们必须直面和破解的时代课题。他表示,“十四五”时期是退役风光设备循环利用产业从概念萌芽走向实践探索的关键五年,在国家政策引导、市场需求驱动和全行业共同努力下,政策体系初步构建,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产业生态逐步完善。目前,行业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行业发展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推动解决。他强调,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作为循环经济领域的全国性专业协会,将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当好政府助手、企业帮手、行业推手,通过本次研讨会的思想碰撞,凝聚更多共识,汇聚更大力量,共同行动起来,将退役风光设备循环利用产业打造成为中国循环经济的一张“金色名片”,为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朱黎阳.jpg

朱黎阳会长致辞 

专委会主任委员、国能龙源环保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艳春在致辞中表示,专委会自2024年9月成立以来,得到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与悉心指导,在中国循环经济协会领导下,携手各方、凝聚智慧,积极打造高质量产业交流与合作平台。截至目前,专委会成员单位达45家,政产学研用“智库”专家约60人,专委会参加了由国家发改委组织的“退役光伏回收利用专题会议”、生态环境部组织的国家标准评审会,策划开展了系列调研活动,赴内蒙古、甘肃、辽宁、河北调研产业链相关重点企业,与地方政府交流和对接项目,开展了10多项科技成果评价、可研项目评审等工作,编制和发布了两个年度的《我国退役风光设备循环利用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她表示,下一步,专委会将深化行业调查研究,为政府部门制定和完善产业政策、发展规划、行业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加强与会员企业的沟通联系,帮助企业向主管部门反映合理诉求和建议,帮助企业把好的技术、好的项目落地实施;通过行业论坛、专题研讨、技术推广、产业对接等活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联动;积极推动标准化建设,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杨艳春.jpg

杨艳春主任委员致辞

 政策先行:构建循环利用体系,强化环境管理 

主旨发言环节聚焦政策导向与前沿科技。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负责同志围绕我国退役风光设备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及“两新”行动新进展作了深入解读,系统介绍了国家层面在构建标准规范、技术创新、产业模式等方面的顶层设计,阐述了推动退役设备循环利用与“两新”行动的有机结合与最新进展,强调将从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三方面推动产业规模化、高值化发展。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负责同志在《加强退役风电光伏设备环境监管的工作考虑》报告中指出,据估算,未来我国3~5年退役风力发电机组拆除后将产生约2000万吨废弃物资,预计2025年退役的光伏组件超2.7GW,2030年我国因光伏组件退役产生的固体废物将达到200万吨。他传达了生态环境部2025年全国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工作会议精神,提出了扎实做好“新三样”固废环境监管的工作要求。他表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指导地方加大非法倾倒处置固体废物专项整治工作力度,加快推进废光伏、风电设备回收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指导重点省份及有关城市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指导国能集团等积极探索无废集团建生,加快退役设备资源化利用技术推广应用。

 在研讨会期间举行了专委会专家委员会专家证书的颁发仪式。杨艳春主任委员向首批在退役风光设备循环利用领域具有深厚造诣和实践经验的专家代表颁发了聘书,包括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周全法、浙江大学教授杨洋、山东大学教授董勇、北京计鹏信息咨询朱燕嵩、英利能源于波、华电科工集团王凯亮、大唐环境集团李晓峰、中国资源循环集团张石磊等,专家委员会的设立,进一步凝聚了行业智慧,为产业未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持。

颁奖照片.jpg

专家委员会专家代表上台领取专家证书

 产业实践:回收布局与高价值路径并进 

在交流发言环节,由专委会秘书长路光杰主持,十二位来自研究机构与企业的专家分享了精彩观点。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周全法在《废弃光伏组件与关键金属再生利用进展》报告中,分享了光伏组件及其退役报废、废弃光伏组件属性及环境管理、组件制造用材料及报废、以银为中心的资源化利用等情况。他表示,退役光伏组件回收使用市场巨大,需要提早布局;目前尚未有统一和成熟的技术路线、工艺、设备,需要强化产学研结合,更需要国家政策大力推动。

周全法.jpg

周全法院士作主题报告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退役风光设备循环利用专委会副秘书长、国能龙源生态科技(张家口)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晓萌分享了《退役风光设备循环利用产业调研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他分析了风光产业发展为新能源设备回收领域带来机遇、新能源设备绿色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现状、多方向探索新能源设备资源化利用技术路径 、新能源固废资源化利用项目情况与典型案例,以及新能源设备绿色循环利用产业展望。他表示,当前,风电光伏设备全流程循环利用的技术体系正日趋完善,有望形成一批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的产业集聚区。

王晓萌.jpg

王晓萌副秘书长作交流发言 

技术突破:关键材料再生与智能装备引领产业升级 

浙江大学博导杨洋分享了《我国光伏组件退役分布预测与回收效益评估》研究成果。他指出,基于中国地理面积大,经纬跨度宽,涉及多种气候的特性,展开光伏组件老化模式分析,抓取主要环境影响因素,构建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的性能退化与寿命预测模型,精准预测未来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光伏组件退役潮时间与数量,并对不同回收技术路线的经济性与环境效益进行了量化评估。他提出,应提前布局区域化回收网络,并结合材料再生价值与环境效益完善商业模式。

杨洋.jpg

杨洋作交流发言 

北京计鹏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朱燕嵩深入剖析了《退役风光设备循环产业机遇与挑战》。他指出,“双碳”和“两新”政策利好以及首批老旧风电场规模退役将至,这是加速退役风光产业发展的主要机遇。风光存量大省成为产业布局热点地区,政府扮演“三角色”、发电企业(产废单位)应对“三重门”、技术企业(投资者)面临“三困境”,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挑战,要深入剖析各环节痛点,提出针对性解决路径,构建生态圈,探寻一站式系统性解决方案。

朱燕蒿.jpg

朱燕嵩作交流发言 

北京瑞和伟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宝磊作了《展望2026中国退役风电回收布局分析》报告。他表示,伴随着风电产业规模的扩大以及机组大型化发展的趋势,风电叶片机组及配套设施中所使用的复合材料是最难回收处理的部分。若缺乏成熟可靠的技术,则会放缓退役速度。他从技术之困、成本之困、体系之困三个方面分析了行业现状与挑战,以实际案例介绍了公司实现退役叶片100%的再利用的产业链优势,并介绍了可视化物联网管理平台的进展和应用情况。

于宝磊.jpg

于宝磊作交流发言  

新源劲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石磊介绍了《全彩微图层技术在光伏产业延链补链中的应用与探索》。他分析了光伏行业内卷、价格战的底层逻辑是“同质化竞争和功能单一”的问题,展示了一种通过创新技术赋予退役光伏组件或新材料以更高附加值和应用场景的可能性,介绍了全彩微图层技术,为产业升级提供了新思路,新源劲吾重点着眼于两新战略“城市更新”与“回收+换新”,建设新型微能源网,实现退役光伏组件高值化综合利用。

张石磊.jpg

张石磊作交流发言 

中国电建集团山东电力建设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总经理、碳理达固废处置(山东)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建伟作了《双碳目标下退役新能源设备循环利用的高价值路径和模式》报告。他分享了其独特的“央企资源+市场化运作”商业模式,阐述了如何通过整合项目开发、回收物流、技术应用与碳资产管理的全链条服务,探索出兼顾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高价值路径,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商业化范本。

徐建伟.jpg

徐建伟作交流发言

 在材料闭环与高值化利用方面,四川永安光循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吕东东分享了《退役光伏组件大宗材料的商业化闭环》实践。他指出,退役光伏组件是不可自然降解的新型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置是世界性难题,拆解出来的材料都属于大宗商品,光伏组件“退役潮”催生千亿级“蓝海市场”。他介绍了永安光循正在承建全国首个退役光伏组件循环再利用产业园区,搭建全国加工与运营网络体系,解决原材料稳定供应难题。

吕东东.jpg

吕东东作交流发言

 山东龙津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国鹏分享了《退役风电叶片资源化产品应用及产业布局》报告。他介绍了退役风电叶片资源化产品在市政工程、建筑材料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叶片从“废料”向“原料”转变;展示了将退役叶片通过创新工艺转化为井盖、护栏、户外桌椅等高附加值市政建材的具体案例,为困扰行业的风电叶片“废而不弃、变废为宝”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张国鹏.jpg

张国鹏作交流发言

 为加智能装备(重庆)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曹迪从装备角度作了《智能超高压水切割装备在风电领域的全系应用》报告。他分析了风机叶片回收切割面临的挑战,介绍了为加智能装备高超压水切割优势对比,分享了退役风电叶片塔下切割通用撬装水切割方案和工厂精细分割通用水切割方案,展示了风电组件AI视觉智能水切割设备,以及如何通过智能化装备提升退役风电现场作业的安全性与工作效率。

曹迪.jpg

曹迪作交流发言

 意诚智造(苏州)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张鑫作了《全场景适配的万吨级光伏组件回收成套智能装备》报告。他介绍了意诚智造专注于光伏产业链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创新退役光伏组件回收技术,推动移动式与定点式回收产线的建设,并积极推进高值化资源的再生利用,专为客户提供一体化、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张鑫.jpg

张鑫作交流发言

 浙江工业大学副教授焦龙从学术研究前沿分享了《退役风电整机回收策略及叶片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他主要从退役风电整机处理现状趋势、整机回收及叶片利用关键挑战、整机回收策略与叶片利用技术前沿、叶片高值化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研究系统介绍了研究进展,分享了研究多层连续梯级热解装置设计与计算模拟、废旧叶片再生纤维热损伤性能演变机制、退役叶片化学溶胀辅助低温热解技术、大尺寸退役风电叶片异位催化热解特性、纤维热固性复合材料高值回收利用研究等工作进展。

焦龙.jpg

焦龙作交流发言

 协同创新:共筑风光设备绿色退役新生态 

本次研讨会站在国家层面,聚焦行业热点,内容丰富、讨论热烈,通过政策解读、技术发布与案例分享,全面呈现了我国退役风光设备循环利用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本次研讨会为政府、行业与企业之间搭建了高效的交流平台,有助于推动深化了各界对退役风光设备循环利用政策、技术和市场的理解,促进“政、产、学、研、用”各方的交流与合作,对推动我国退役新能源设备循环利用产业迈向规范化、规模化、高值化发展新阶段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关注中循协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