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无废城市”,破解“垃圾围城”

2022-06-09 10:03 浏览量:1494

南京探索利用“土方银行”对工程渣土进行收储、调配,有效破解渣土弃置难题;苏州推进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固体残渣“变身”有机堆肥;无锡试点小微企业危废收集处置绿岛;徐州已建成32个“无废书屋”……日前,江苏省南京、苏州、无锡、徐州等9个城市入选“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统筹城市发展与固体废物管理,努力减轻环境压力。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废物产生量不断增长。我们在享受技术发展带来便捷的同时,也面临着日趋严峻的“垃圾围城”困境。就拿本省来说,每年固体废物产生量超过3亿吨,环境风险压力较大。都说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固体废物不是无用的废物,而是有用的资源。比如,建筑垃圾可以制成“环保砖”等等。变废为“宝”,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将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无废城市”理念应运而生。

实际上,“无废城市”并不是没有固体废物产生,也不意味着固体废物能完全资源化利用。“无废城市”体现的是循环经济的理念,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有效利用固废、降低固废产生、解决历史堆存固废,保证良性循环,这也是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题中之义。“无废城市”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已有20多年,国际社会在建设“无废城市”的过程中已积累了相关经验,比如日本在2000年通过了《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形成高效的固体废物管理系统,当前日本每年产生的近4400万吨废物中仅有1%进入垃圾填埋场,国内外的典型做法值得借鉴。

抓好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是今年本省的重点工作任务。当前,我们在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中还面临一些问题,比如重末端轻源头的固体废物管理模式没有基本改变,固体废物管理涉及部门众多,部门间协同性不足,责任不够清晰等等。同时,“无废城市建设”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标准,切忌照搬照抄、简单拼凑,各地需结合区域产业结构与当地发展特点,重点甄别薄弱点和关键环节,实事求是制定实施办法,分类施策、精准发力。

“无废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凝聚各方共识、形成破解难题的合力。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看,对于技术难点要动员多方面科研力量参与,协同创新,突破废弃物循环再利用的技术瓶颈,为“无废城市”建设铺平技术道路。从机制的角度来说,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形成规模效应是关键。需要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提升固体废物循环利用水平。在部门协同方面,要打破壁垒,实现固体废物管理信息“一张网”,明晰、落实各方主体责任。

建设“无废城市”,谁都不是局外人,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倡导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提升公众意识,凝聚民心、汇集民智,有效化解“邻避效应”,让人人感受“邻利成效”。期待未来有更多亮眼方案在各地实施,更广泛的主体参与进来,让“无废”成为现实,真正为城市发展减负。


排行

一月 一周
关注中循协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