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中国首个《中国塑料污染治理理念与实践》(以下简称《报告》)的国家智库研究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指出,经过多年努力,中国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废塑料回收利用体系,废塑料回收利用量世界第一。
当前,塑料污染问题逐渐成为仅次于气候变化的全球第二大焦点环境问题,给全球可持续发展带来极大挑战。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等有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大塑料污染治理力度。
为全面总结中国塑料污染经验做法,客观认识塑料污染治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联合发布了《报告》,全面阐述了我国塑料污染治理的做法、成效与经验,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报告》的发布有助于社会各界全面认识和理解塑料污染,客观看待我国塑料污染治理成效,有效激励企业和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到塑料污染治理当中。
《报告》指出,1950-2017年期间全球累计生产约92亿吨塑料,预计到2050年,全球塑料累计产量将增长到340亿吨,年塑料废弃物产生量约为3亿吨。塑料从材料本身讲并不能与污染物划等号,塑料污染的本质是塑料废弃物不当管理造成的环境泄漏。塑料一旦泄漏到土壤、水体等自然环境中,便难以降解,会造成视觉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等各种环境破坏,处置方式不当还会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给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持久性危害。其中微塑料进入食物链还可能会对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报告》指出,面对日益严峻的塑料污染问题,中国不断加强塑料废弃物的回收和利用,积极发展塑料循环经济,从生产、消费、流通和处置等环节推行全生命周期治理,加快构建从塑料设计生产、流通消费到废弃后回收处置的闭合式循环发展模式,探索塑料使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之路。
《报告》指出,我国材料化利用量占同期全球总量的45%,2021 年材料化回收量约为 1900 万吨,材料化回收率达到31%,是全球废塑料平均水平的1.74 倍,并且实现了100%本国材料化回收利用,而同期美国、欧盟、日本的本土材料化回收率分别只有5.31%、17.18% 和12.50%。
前不久第五次联合国环境大会通过《终止塑料污染治理全球协议》,提出要启动政府间谈判,力争到2024年底前达成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报告》也提出,塑料污染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因此需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各国共同采取积极行动加以应对,并提出了十条具体倡议,为下一步国际合作和努力提供了新思路。
姜耀东:让煤矸石从“生态包袱”变成“资...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与消费国,煤炭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然而,煤炭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煤...
席北斗:科技创新赋能 提质增效助推赤泥...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是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前所未...
姜涛:推进赤泥综合利用工作 助力铝工业...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其处理和综合利用一直是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世界性难题。《赤泥综合利用行动方案》(以下...
郑栅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郑栅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