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贵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贵阳市“无废城市”建设有关情况。据悉,自2022年入选国家级“无废城市”建设名单以来,贵阳市紧紧围绕工业、农业、建筑业、生活及文化“五个领域”高位推进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现已累计建成“无废工厂”等“无废细胞”635个,并建成2899个居民小区生活垃圾收集点,21座生活垃圾分拣中心,湿垃圾处理设施3座,全面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城市居民小区分类覆盖率达到100%。
工业固体废物治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贵阳通过推广磷石膏建材、井下充填和生态修复等多元利用方式,建成磷石膏生态修复示范项目,累计消纳磷石膏160万吨,完成生态修复4.6万立方米,复绿面积达1.26万平方米,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超过80%。在危险废物监管上,建成医疗废物处置项目2个,年处理能力从9205吨大幅提升至3.34万吨,实现医疗废物100%集中无害化处置。目前,我市已累计建成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81家、绿色供应链21个、绿色矿山19个。
在农业领域聚焦秸秆、畜禽粪污和农膜回收利用方面,打造出符合山地特色的循环农业模式,通过建立“一平台一试点一示范”机制,构建起“前端收储—中间转化—后端利用”的秸秆全产业链,2024年贵阳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1.11%,较2022年提升1.69个百分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已完成3个,570个养殖场(户)完成粪污处理设施配套建设,并在开阳、修文、清镇三地分别建成235、227和108个设施点,同时建设种养循环示范基地10个,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5%以上。同时,农膜回收体系持续完善,先后建成回收网点44个,完成45个地膜残留监测点布设,示范推广全生物降解地膜420亩、机械回收捡拾2900余亩,农膜回收率长期保持在85%以上。
建筑垃圾治理实现跨越发展。通过出台一系列实施意见和管理方案,我市初步建成建筑垃圾全过程信息化管理体系,资源化利用率大幅提升至40%,较2022年增长35个百分点。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发展迅速,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99.3%,建筑行业绿色转型明显加速。
生活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不断完善。贵阳市率先在全省颁布实施《贵阳市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创新构建“五个环节”全程分类的“贵阳模式”。据统计,2024年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8.76%,较2022年提升3.76个百分点;同时,再生资源回收系统建设成效显著,贵阳入选国家废旧家电家具回收体系典型城市,建成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报废车拆解及科普教育于一体的贵州资源循环再利用静脉产业园,该园还获评全国十佳环保设施开放单位。
“无废城市”理念宣传深入人心,贵阳积极结合“3.30国际无废日”等重要节点,组织开展“无废城市”亲子嘉年华、全民知识挑战大赛等活动百余场。目前公众对“无废城市”建设满意度达87.46%,较2023年提升1.23个百分点,“无废”理念正逐步成为社会共识和行动自觉。
姜耀东:让煤矸石从“生态包袱”变成“资...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与消费国,煤炭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然而,煤炭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煤...
席北斗:科技创新赋能 提质增效助推赤泥...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是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前所未...
姜涛:推进赤泥综合利用工作 助力铝工业...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其处理和综合利用一直是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世界性难题。《赤泥综合利用行动方案》(以下...
郑栅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郑栅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