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鼓励企业对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中长期信贷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资产支持证券和项目收益票据等募集资金,用于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有专家预测,未来3-5年内投资总额或将达到2万亿元。
建设海绵城市,就是要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水。近两年来,海绵城市作为解决城市排水防涝问题的重要办法之一,从概念提出到技术指南的出台,再到试点工作的开展,相关政策的落实推进速度正在加快。此次出台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2020年,我国城市20%以上建成区要自然存储70%的降雨;2030年,全国城市80%以上建成区要达到这一指标。
为了解决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的资金缺口问题,《指导意见》鼓励金融产品创新、业务创新,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并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拓宽海绵城市建设的资金来源,确保海绵城市建设的正常运行。
据悉,今年4月,随着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公布首批16个城市的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目录,各地纷纷启动项目。有分析人士表示,仅仅16个城市总投资需求就在3000亿元以上,而我国共有332个地级行政区,保守估计每个地级市投资60亿元,则全国未来3-5年内投资总额至少达到2万亿元。
武汉智慧城市研究院副院长汪凡指出,这些资金一方面将用于保护城市原有的生态系统,包括河流、湿地、沟渠、草地等,另一方面将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增强城市涵养水源的能力,让城市形成良好的生态水系统。
而由于建设项目数量多投资金额大,海绵城市建设普遍采用PPP模式融资。财政补助时间为三年,具体补助数额按城市规模分档确定,直辖市每年6亿元,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对采用PPP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将按上述补助基数奖励10%。
汪凡认为,目前建设海绵城市的PPP模式仍处于摸索阶段,但PPP模式将面临商业谈判和利益分配等问题,而当前部分地方政府负债情况和信用情况并不乐观,会使社会资本有些顾虑,增加项目落地的难度。
姜耀东:让煤矸石从“生态包袱”变成“资...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与消费国,煤炭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然而,煤炭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煤...
席北斗:科技创新赋能 提质增效助推赤泥...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是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前所未...
姜涛:推进赤泥综合利用工作 助力铝工业...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其处理和综合利用一直是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世界性难题。《赤泥综合利用行动方案》(以下...
郑栅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郑栅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