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承办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研究书系》发布会在京举行。作为书系之一的《饮水安全与环境卫生可持续管理》披露,设施不足和机制缺失制约我国农村环境卫生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全国只有11.4%的行政村对生活污水进行了处理。
《饮水安全与环境卫生可持续管理》聚焦“水资源管理”、“饮水安全”和“环境卫生”三大主题,从生活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处理两个维度阐述了中国环境卫生治理现状。
生活污水处理方面,截至2015年,中国城市共有污水处理厂1943座,污水厂日处理能力14028万立方米。城市年污水处理总量428.8亿立方米,城市污水处理率91.90%,其中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87.97%。县城共有污水处理厂1599座,污水厂日处理能力达到2999万立方米。县城全年污水处理总量78.9亿立方米,污水处理率为85.22%,其中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达到83.46%。
生活垃圾处理方面,截至2015年,中国城市共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厂)890座,日处理能力达到57.7万吨,处理量为1.80亿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4.10%。县城共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厂)11878座,日处理能力达到18.1万吨,处理量为0.53亿吨,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9.04%。对广大农村而言,只有62.2%的行政村对生活垃圾进行了处理。为此,在农村地区采取了一系列的改水、改厕工程。截至2014年,农村改水受益人口达到9.15万人,受益率为95.8%,累计使用卫生厕所户数1.99万户,卫生厕所普及率76.1%。
中国在环境卫生整治过程中,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保障了环境卫生工作的顺利开展。城市公共卫生服务功能体系基本完善,环境污染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水平明显提高,极大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饮水安全与环境卫生可持续管理》分析,在环境卫生治理工作中,生活垃圾产生量越来越大、成分越来越复杂;农村环境卫生保护工作形势依然严峻;环境卫生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有效机制缺失等问题也逐渐凸显。
为此,《饮水安全与环境卫生可持续管理》提出,中国环境卫生工作的未来目标将逐步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理;垃圾处理技术将逐步向标准化、规范化、环保化发展;将实行最严格的环境监管制度,保证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实质性进展。
姜耀东:让煤矸石从“生态包袱”变成“资...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与消费国,煤炭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然而,煤炭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煤...
席北斗:科技创新赋能 提质增效助推赤泥...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是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前所未...
姜涛:推进赤泥综合利用工作 助力铝工业...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其处理和综合利用一直是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世界性难题。《赤泥综合利用行动方案》(以下...
郑栅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郑栅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