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攀枝花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场会召开,100多人走进米易县草场乡仙山村“取经”。
仙山村,这个曾经的省级贫困村,经过短短几年时间,摇身一变成为远近闻名的脱贫攻坚示范村,每年都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而来享受冬日暖阳、体验夏日清凉。问起仙山村的发展“秘诀”,村第一书记刘斯诺用四个字给出了答案——“循环经济”。
种养循环的“风景线”
走进仙山村,必然会经过村里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核桃分拣仓储中心。2011年6月,仙山村成立了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村委会主任朱天奎拿出自家土地,建成这个1000平方米的核桃分拣仓储中心,实现了仙山村核桃“种植-采收-分类-剥壳-烘干-包装”一体化产业服务。
2016年,分拣仓储中心购入一套核桃加工机器,用于生产核桃油、桃片等深加工产品,实现了核桃产业链的延伸。“通过党员率先示范、村组干部带头发展林果业,同时邀请农林技术专家进行林业种植培训、教育引导等方式,全村转型发展特色林果业。”刘斯诺说,“现在,仙山村种有核桃5100亩、青花椒2000亩、樱桃600亩,果树成了‘摇钱树’‘致富树’,昔日的石头山成了‘金山银山、绿水青山’。”
只发展林果业如何实现循环?在仙山村大片核桃林之间,有2个总面积7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养殖场,根据发展需要,村两委鼓励村民入股盛云养殖专业合作社,将贫困户每人每年900元的产业到户资金集中整合抱团使用,大力发展牛、羊、香猪、豪猪养殖等。养殖场还配套修建了新型沼气池,容量220立方米,可供88户居民日常生活使用。
种植业、养殖业的初步成型,为仙山村发展循环经济打下了基础。“沼气池产生的废料直接可以还田,这是纯天然的有机肥,对林果树木生长非常有利。”仙山村党支部书记郭友文解释说,“而核桃榨油后产生的油枯又是纯天然的饲料,牛吃这个长得也好。”
不仅如此,仙山村还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充分利用核桃树下的空间种植黑麦草、万寿菊等,形成另一条“彩色”风景线。
良性互动焕发新活力
“种养循环”让仙山村村民尝到了甜头。2017年,按照合作社盈余分配制度,贫困户以月息10%。、非贫困户以月息5%。的收益进行保底分红,分红总资金68139元,平均每户分得873元的红利,村党支部集体经济分得1680元。
今年1月,仙山村在米易城区开设了仙山村群众入股分红的餐饮店“盛云养殖黄牛肉馆”,实现一三产业互动发展,确保入股村民收益最大化。“这两年眼看着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是我们通过合作社挣到了钱,村里环境也一天天变好。”在仙山村村民邓国良眼里,村子变化最明显的是“人气”,“这两年,到仙山村的游客越来越多,这也得益于环境越来越好。”
仙山村的“绿水青山”离不开“循环经济”的发展,“循环经济”也一步步“反哺”仙山村的“绿水青山”。近年来,这种良性循环推动着仙山村的转型发展不断深入,“仙山康养胜地”美誉度与日俱增。通过口口相传,走进仙山的游客逐年增加,在春节期间农家乐甚至出现了“打地铺”的现象。
为更好满足游客的吃住需求,仙山村两委结合脱贫攻坚、“四好村”创建发展乡村旅游,统一规划打造新村集聚点,建成大型农家乐2个,床位200余张。
为提高服务质量,村两委结合“农民夜校”教学课程内容安排,邀请专业老师针对本村有劳动力的妇女进行康养旅游、餐饮卫生服务等方面的知识强化培训,形成“一妇女带动全家讲卫生”的好习惯,全村整体接待能力进一步提升,群众实现了在“自家门口”便可以打工挣钱。
一三产业互动发展,让仙山村焕发出新的活力。刘斯诺说:“我们正着手仙山村产业布局规划,不仅壮大特色产业发展规模,还要辐射配套产业,切实提升专合组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姜耀东:让煤矸石从“生态包袱”变成“资...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与消费国,煤炭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然而,煤炭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煤...
席北斗:科技创新赋能 提质增效助推赤泥...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是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前所未...
姜涛:推进赤泥综合利用工作 助力铝工业...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其处理和综合利用一直是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世界性难题。《赤泥综合利用行动方案》(以下...
郑栅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郑栅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