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华早报》网站4月19日发表题为《教育是解决上海垃圾处理难题的关键》的文章,作者为严婷。文章称,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日前宣布,将施行让城市家庭进行垃圾分类的新举措,但并未得到市民的关注。
文章称,尽管上海市每年生活垃圾的清除量是736万吨,但市民对以往的垃圾分类举措似乎并不感兴趣。目前,上海市的垃圾填埋场已经达到设计容量上限,而且上海市几乎已经找不到可以新建垃圾填埋场的地方。
文章说,虽然可以增加垃圾焚烧厂的数量,但新建垃圾焚烧厂的计划必然遭到市民的反对,他们对政府关于垃圾焚烧厂的废物排放将得到安全管理的承诺心存疑虑。
文章注意到,上海市的一些公共场所的垃圾箱,一种标注“可回收垃圾”,另外一种标注“不可回收垃圾”。但很少有人知道如何分类投放垃圾,很多人根本就没有注意到垃圾箱的区别。
据悉,上海市的垃圾分类新举措将于5月施行,并逐渐在全市推广。新举措的详细内容还未公布,但有可能首先在政府部门、国有企业和公共机构实施,然后是新住宅小区,最后是老社区。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局长陆月星说,该部门或将与超市、商店和银行合作,给予进行垃圾分类的市民奖励,如折扣券。陆月星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承认市民通常不会在意垃圾分类,但这部分应该归咎于政府部门不愿将垃圾分类作为政府的头等要务。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没有实施新规的实权,而且资金匮乏。
文章称,新规将要求垃圾箱标注“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新规还需要工作人员监督垃圾分类、增加垃圾车和公共教育材料。学校应该告诉学生,为什么垃圾回收至关重要,以及如何进行垃圾分类。
尽管如此,上海市政府部门对改变垃圾回收的思路似乎没有多少兴趣。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最近的一次健康生活宣传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市民不仅收到了宣传册,还有关于各种健康食品的冰箱贴等宣传品。
文章说,建设更多的垃圾焚烧厂将有助于解决急剧增加的生活垃圾,并将垃圾转化为能源。但新建垃圾焚烧厂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解决方式。2012年,上海市松江区的几百名市民集会抗议政府拟在松江新建一个垃圾焚烧厂。
文章认为,最简单、最廉价的解决方式似乎就是加强有关垃圾分类的教育和增加对可回收项目的支持。与花费数亿元新建垃圾焚烧厂相比,这将大大节省成本。
姜耀东:让煤矸石从“生态包袱”变成“资...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与消费国,煤炭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然而,煤炭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煤...
席北斗:科技创新赋能 提质增效助推赤泥...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是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前所未...
姜涛:推进赤泥综合利用工作 助力铝工业...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其处理和综合利用一直是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世界性难题。《赤泥综合利用行动方案》(以下...
郑栅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郑栅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