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无废” 铜都变“绿”

来源:铜陵日报 2020-01-02 11:28 浏览量:5730

12月25日,天蒙蒙亮,许代琴已经穿上印有“垃圾分类 铜陵更美”字样的蓝色马甲走出家门前往聚福园小区。快要到达时,许代琴取出橡胶手套,边戴边走向小区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点。

今年4月,生态环境部公布全国“11+5”个“无废城市”建设试点,该市是全省唯一入选城市。号称“史上最严”的生活垃圾分类正是“无废城市”建设试点重要内容之一。为此,我市于8月26日先行在翠竹园、翠竹苑、聚福园小区试点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许代琴就是从那时候起正式上岗成为督导员,到现在已有4个月。

擦拭投放点、清洗分类垃圾桶,早晨7时许,投放点正式对居民开放。“大姐已经分好了呀,谢谢啦。”“大爷,厨余垃圾倒入绿桶,倒完之后方便袋要放入那个灰桶。”令许代琴高兴的是,经过4个月的宣传和督导,这个开放小区居民垃圾分类投放参与率达到了95%以上,分类正确率也达到80%以上。“特别明显的是,厨余垃圾收集量比开始时多出了六七倍。”许代琴说。

上午10时,专门转运厨余垃圾的清运车来到这里收储,记者跟随车辆来到了市隆中环保有限公司。在这里,清运车将“料子”倒入生产池,抓斗抓起后进入粗清池初选,再经碾压破碎形成浆液进入储料罐高温蒸煮,在高温蒸煮和高速旋转中,水、油、渣“三相分离”。工作人员介绍说,分离后,水由污水处理厂净化处理;油由下游企业回收,是制造工业用油和生物柴油的原料;渣通过有机堆肥制成营养土;生产中产生的沼气则收集用于企业生产。

城市“无废”,当然不限于生活垃圾层面。工业生产留下的黑色铜渣山、红色硫酸渣山、白色磷石膏山,此前被群众形容为“三座大山”。近年来,该市控制增量、削减存量、产业消化,移走了“黑山”“红山”,那么“白山”呢?在绿阳建材公司,记者见到了国内第一套磷石膏制水泥缓凝剂生产线,这里年综合处理磷石膏超过150万吨。该公司副总经理姜跃说,他们还在携手福建正霸新材料公司,推进磷石膏综合利用生态环境治理项目落地,届时磷石膏年消耗量可超200万吨。

“无废城市”建设试点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和生活方式,“绿”是关键字。如今,从生活到生产,从源头减量到末端处理,我市正积极全面拥抱“无废”:在主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已覆盖62个居民小区、5.17万户居民家庭;在枞阳县,万华绿色分布式大家居智造产业园项目已于11月26日正式投运,这里每天能“吃进”千余吨农林废料;在义安区,集生活垃圾、固废、危废处理功能于一体的铜陵上峰水泥公司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项目正火热施工,明年将投运;在郊区,铜陵海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二期提产改造项目已于11月17日完工投产,这也是我市部署“无废城市”末端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

与此同时,《铜陵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正式印发实施;“无废城市”宣传广泛开展,目前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小区的群众知晓率达100%,参与率也达到90%以上;获工信部肯定的“工业大脑”试点深入推进,助力传统企业进一步节能减排;立法层面,《铜陵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草案)》已经完成初审、征求意见等,预计明年初出台实施……

“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是市委市政府今年重点推进的十件大事之一,按照打造工业‘无废’示范、推动生活‘无废’管理、促进农业‘无废’发展、形成城市‘无废’文化的推进思路,该市的建设试点工作已经取得了看得见的成效。”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郭忠说,在本月10日召开的全国2019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推进会上,我市的做法和成效作了经验交流。

记者获悉,该市还将在创建体系、大数据应用、废弃物利用等方面撬动更多优质资源投向“无废城市”建设领域,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努力将废弃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着力探索资源枯竭型城市“无废城市”建设路径。

排行

一月 一周
关注中循协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