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 绿色发展

来源:金融时报 2020-03-03 11:25 浏览量:23868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是保障“十四五”顺利起航的奠基之年,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意义重大。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是当前不少地方面临的现实问题。

在今年的地方两会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与会代表委员口中的热词。各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2019年生态环境保护呈现诸多亮点。

北京在2019年深入推进“一微克”行动,细颗粒物年均浓度降至42微克/立方米,市民蓝天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污染防治任务艰巨的河北省在2019年生态环境明显好转,PM2.5平均浓度下降5.8%,大气质量为6年来最好水平。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减排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营造林102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5%。

我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山西省全省空气质量和国考断面水质均取得明显改善,其他约束性指标都较好地完成了年度目标。燃煤发电机组全部实现超低排放,焦化行业达到特别排放限值标准。

2019年7月1日第一个实施垃圾分类政策的上海市,全市平均每天分出的可回收物增长431.8%、湿垃圾增长88.8%、干垃圾减少17.5%、有害垃圾增长504.1%,垃圾填埋比例从41.4%下降到20%,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

去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今年地方两会上,黄河流域各省市区均将加强生态保护治理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黄河、长江等多条大江大河的发源地青海,提出2020年深度融入长江黄河国家战略,坚决扛起“源头责任”和“干流担当”,坚持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修复、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守护好长江黄河的健康安澜。

地处黄河下游的河南则提出,立足独特区位,围绕全面加强沿黄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黄河长治久安、推进黄河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沿黄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以及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等领域,谋划黄河流域重大生态保护修复、防洪减灾、黄河水资源高效利用等重大工程。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身处“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叠加的江苏省提出2020年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深入推进污染治理“4+1”工程,着力打造一批特色示范段。严格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指南》和《实施细则》,加大沿长江1公里以内化工园区和化工企业整治,通过高质量发展破解化工行业“重化围江”难题。

  处于长江流域中心位置的湖北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双十”工程,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坚决落实长江、汉江干流湖北段全面禁捕,持续推进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抓好河道采砂管理、矿山生态修复。

长江流域承东启西的关键节点江西省拥有152公里长江黄金水道,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该省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行动和生态鄱阳湖流域建设行动计划,加强“五河两岸一湖一江”全流域生态保护与治理,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八大标志性战役。

从各地的《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地区将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纳入规划,将优化生态空间格局、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全面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摆上突出位置。

生态环境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要实现绿色发展,生态保护优先是前提;做好生态保护工作,则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必备要素。

以绿色发展扮靓的美丽中国,渐渐走进现实。

排行

一月 一周
关注中循协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