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矿山成了“花果山”

来源:贵阳日报 2020-07-31 10:47 浏览量:6083

7月29日,在修文县城东南的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第一铝矿(以下简称“修文铝矿”)矿区内的一处山头,漫山遍野的果林中,一群“农民”正在除草。

谁能想到,眼前这座郁郁葱葱的“花果山”,曾是修文县最大的铝土矿区;在地里除草的“农民”,其实是一群矿业工人。

1958年至2018年期间,修文铝矿共开采铝土矿641.15万吨,为贵州铝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却也对矿区6.4平方公里的地质地貌和生态环境产生极大破坏,使其寸草不生。“以前,从卫星地图上看修文铝矿区,就是一片刺目的‘白色地带’。”贵阳市生态环境局修文分局工作人员李显丹说。

“矿区兴盛时,这里学校、医院、美食街等一应俱全,俨然是一个大型社区,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修文人气最旺的地方之一,晚上很多人都会到矿区来玩。”修文铝矿矿长林开建说,近年来,随着矿区开采进入尾期,职工从最多时的1300多人降到22人,周边的商业亦凋敝殆尽。

“修文铝矿属于浅层矿,绝大部分是露天开采。这种开采模式相当于给地表‘扒皮’,对地质地貌和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李显丹说,粗放型开采给矿区积累了太多的“生态欠账”,矿产资源枯竭的同时,地表逐年“戈壁化”,植被和地下水系被破坏、表层岩石松动、山体时常垮塌,“走进矿区,感觉像踏入戈壁滩一样,除了石头就是采矿废渣,整个矿区没有一点生气,动植物也消失无踪。”

如何让满目疮痍的废弃矿山重焕生机?是修文铝矿人心中挂念的事情。事实上,修文铝矿尚在开采时,便开始筹备日后的恢复治理事宜。每年,修文铝矿都拿出一部分“复绿保证金”,存缴在修文县自然资源局(原国土局),就是为了给后期的恢复治理提供资金保障。从2008年至今,已缴纳保证金3100万元。

“2018年,还剩40万吨矿藏未开采时,我们主动放弃了开采。一是因为开采尾矿成本高,同时也是因为几十年的生态破坏让我们心有所愧,早就想还矿区一片绿水青山。”林开建说,矿区2018年主动停产后,便立即转入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在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一五地质大队的助力下,中铝贵州分公司很快制定了矿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实施方案。根据方案,中铝贵州分公司投入3500万元资金对矿区进行恢复治理。第一步,先清理铝土矿废渣、疏通矿区河道、稳固地块结构、规整地貌、修建公路,为今后的生态恢复创造稳定安全的地质环境基础;第二步,修建蓄水池,并给矿区地表覆上平均厚度达30至50厘米的优质泥土,为植被生长创造条件;第三步,就是种草种树、保持水土,逐步恢复矿区生态。

“复绿经历了‘种草——种柏树——种果树’的过程。刚开始,通过大面积种草,复绿见效快,可是矿区水土流失严重,一下大雨草籽都冲跑了,于是便开始种植能固水土的柏树。在种植过程中,还增加种植了4万株李子苗和1万株板栗苗,这样既恢复生态,又能产生经济效益。”林开建说,截至目前,矿区内已种下27.98万株树苗,其中5.8万株是果树。目前已种下两年多的蜂糖李开始挂果,明年即将迎来丰产期。“随着生态环境逐渐变好,最近矿区内还时常有野兔出没。”林开建说,按照修文铝矿的计划,在进行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基础上,未来还将对矿区遗迹景观进行保护,并融入矿业科普教育功能,打造一个综合型、特色型矿山公园。

“近年来,全国都在开展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旨在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地矿关系和谐型矿区,健全和完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长效机制,实现矿区的可持续发展。修文铝矿在恢复治理中积极创新,通过种植经果林增加经济效益,既为矿区添绿,又可解决现有职工今后的发展问题,我们考虑在其他矿区的恢复治理中,推广修文铝矿这种模式。”中铝贵州分公司副总经理赵坤说。

排行

一月 一周
关注中循协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