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循环经济 探索长效机制

来源:牡丹江日报 2018-06-19 10:34 浏览量:3215

近年来,黑木耳产业成为东宁市的致富产业,让东宁农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2017年,该市黑木耳生产规模12.5亿袋,干品产量5.8万吨,占全国总产量1/6,占黑龙江省产量39%。实现产值33亿元,单项人均增收13800多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70%。

随着黑木耳产业快速发展,在黑木耳生产过程中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对此,东宁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多措并举、因地制宜,以循环经济为主导,采取直接还田、生产有机肥料、有机燃料等有效手段,初步形成了“黑木耳增产增收、废弃菌袋回收利用、农业循环发展”的绿色发展模式,废弃菌袋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变废为宝的经验做法为全省提供了有益借鉴。

政府出台政策 加大扶持力度

东宁市高度重视废弃菌袋综合治理工作,积极构建组织体系,建立了市委常委包镇、市级领导包村、相关单位包户的责任制度。同时,将废弃菌袋治理纳入目标考核体系,镇级实行“一把手”工程,党政同责,实行半年考核和年终考核,每次考核占50分,总得分在85分以上视为达标。

东宁市对废弃菌袋综合治理、综合利用制定了相应的补贴政策,今年已预算了400万元的补贴奖励额度,全部用于废弃菌袋的综合治理、综合利用。目前,该市100个行政村,村村建设了堆放场,已有40个行政村达到“有标牌、有围挡、有出口、有专人管理”的标准化“四有”集中堆放场。该市给予100个菌袋堆放场进行资金补贴,每平方米堆放场地给予1元补贴,对行政村堆放场达到标准化的,给予1万元以上的建设补贴。对连续脱袋两年以上,年脱袋2000万袋以上的脱袋机给予10万元补贴。对各镇废弃菌袋综合治理、综合利用效果好的镇,给予6万元以上的治理效果补贴。对治理效果好并能长期巩固治理成果的镇给予适当补助,对评比达标镇给予奖励。

强化队伍建设 治理成效显著

为了强化执法管理,经环保局、水务局、林业局等执法部门依法授权并委托执法后,该市在各镇分别成立了废弃菌袋综合治理办公室,抽调32人组成了废弃菌袋污染治理一线执法工作队伍,将执法权下沉到各镇,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为执法队员配置了执法车、记录仪等设备。执法队成立至今,共查处乱堆乱放行为380余起,处罚70多起,有效打击了乱堆乱放行为。

据了解,东宁市年产生废弃菌袋25万吨左右,为避免菌袋随意丢弃污染环境,采取了“疏堵”结合的方式。2017年,该市废弃菌袋利用总量11.232万吨,利用率44.93%,其中,肥料化3.975万吨,占总量15.9%;燃料化利用7.257万吨,占总量29.1%。该市每年产生的废弃塑袋在2500吨左右,可回收率80%左右。目前,该市已建成2个废弃塑料再生企业,年加工能力2000吨以上。2017年废弃塑袋回收利用800吨,占总可回收量的40%。围绕“两化”利用,该市一直在探索废弃菌糠利用渠道,已初现成效。2017年综合利用创近几年新高,达到40%以上。燃料化利用主要用于生物质电厂、环保锅炉、农村平房日常取暖燃料等,综合利用量2.5亿袋以上,占总量25%。

今年,该市继续加大废弃菌糠、塑料袋的综合利用,借鉴其他地区经验,开展了废弃菌糠种植马铃薯试验,此试验一举双得,利用废弃菌糠同时还可实现水稻育秧大棚二次利用,已经种植500平方米,长势很好。

培树先进典型 示范带动治理

近年来,东宁市加快发展壮大废弃菌袋综合治理的企业,培树了三源物质再生科技有限公司、宏博废弃菌袋处理厂等典型企业,示范带动了该市废弃菌袋综合利用企业达到11家,有8家企业已开展了废弃菌袋综合利用。

三源物质再生科技有限公司于2013年成立,是该市起步较早的废弃菌袋综合治理企业,每年处理废弃菌袋达到2亿多袋、生产塑料颗粒200吨,年实现销售额130多万元,纯利润30万元;2亿多废弃菌袋可剥离菌糠4万立方米,主要销往汪清、绥芬河等地。该公司研发的废弃菌袋袋料分离机年可生产20台,每小时脱袋能力10万袋,每天可脱袋100万袋,目前,废弃菌袋袋料分离机已成功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未来的东宁,将继续探索废弃菌袋集中治理的长效机制和废弃菌袋变废为宝的新途径,切实将废弃菌袋综合治理工作抓实抓好,促进黑木耳产业持续、健康、高效发展。

排行

一月 一周
关注中循协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