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国际经验 郧阳水土共治模式 开辟长江大保护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2018-12-11 09:58 浏览量:2436

image.png

12月7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和保尔森基金会共同举办的“长江流域借鉴国际经验推进环境保护国际研讨会”,在湖北十堰市郧阳区举行。

本次研讨会分享国际流域治理的成功经验、揭示土壤与水污染治理的联动性,与会专家智库强调,长江大保护必须水土一起治理,走乡村振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郧阳水土共治环农一体循环模式,为长江大保护开辟了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01—面源污染治理切忌“单打独斗

原农业部党组成员、中央纪委驻农业部纪检组原组长、中国优质农产品协会原会长朱保成

长江大保护的难点在于面源污染治理,突出问题在于单打独斗。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水土气治理,相辅相成,其中土是最重要一环,应该建立水土气源头治理的联动机制。面源污染治理的突破点在于农业生态转型,难点在于利益链条问题打不破。流域治理应朝着涵养型生态农业发展,向质量要效益,为环境要溢价,要建立全产业链条的社会化服务机制、源头利用的生态补偿机制。

02—流域治理的八项原则

莫争春博士首次介绍了保尔森基金会今年在国际流域污染治理方面的研究成果,系统阐述了推动流域污染防治和绿色发展可以借鉴的八点国际经验,包括:一、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二、依据科学与数据制定决策;三、设定清晰、可量化的治理目标;四、施行有效的协同发展机制;五、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和创新市场机制;六、重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七、鼓励公众参与和建立利益共同体;八、树立长期攻坚、久久为功的思想。上述八点经验,是保尔森基金会根据国内流域污染治理现状,在研究美国密西西比河、欧洲莱茵河和多瑙河,以及美加五大湖、美国切萨皮克湾等三河一湖一湾区最近几十年的污染治理实践经验基础上梳理形成的,希望提供经验供借鉴参考。

03—水土必须一起治理

林教授通俗易懂地为大家揭示了土壤与水污染治理的联动性,提出长江大保护必须水土一起治理,走乡村振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

从国际流域治理经验来看,水土共治是非常成熟的,国际许多国家的生态农业都是从管理土壤入手的。我国在饮用水源地和生态环境脆弱区,应将土壤生态环境功能提升放在第一位,特别是增强土壤涵养水分功能是重中之重。

04—郧阳探索水土共治绿色发展之路

郧阳从2014年开始,引入中关村高科技企业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大胆探索实施水土共治、建设环水有机农业示范区。郧阳区从“共”着手,“环农共举、政社共参、以土为本、水土共治、平台共建、利益共享”,从改良土壤起步,逐渐形成一种面源污染治理和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相融合的“水土共治”模式,走出一条“好水、好田、好产品、好收益”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之路。

席北斗介绍,水土共治协同创新课题组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对郧阳水土共治技术模型、经济模型进行了系统评价,这种以土为本的水土共治模式,一举解决了畜禽粪便入水氮消减,化肥利用率提高和土壤氮承载能力增加带来的入水氮消减,水环境治理成本显著降低,生态服务价值持续提升,土壤质量提升,农产品品质提升,农民通过优质优价增加收入。席北斗认为郧阳树立环农一体思想,以发展环水有机农业为突破点,以面源污染治理难题为切入点,用优质农产品反向拉动废物利用,构建的水土共治技术模型、经济模型对汉江流域复制推广具有现实意义。

水土共治协同创新课题组参与单位与专家来自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嘉娅低碳农业研究中心、湖北绿道水土治理工程研究有限公司。

好水、好田、好产品依赖于水土共治,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会长黄竞仪会上宣读了“优农基金倡议”。为了凝聚社会力量,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计划发起“优农基金”,首批资金将用于郧阳,支持农业企业和农民开展畜禽粪便资源化、土壤改良等农业碳汇项目的实施,资助标准体系建设、土壤改良补贴、农民培训、环境大数据监测等。优农基金的设立,将是依靠社会力量自下而上的行动,是对单纯依靠自上而下政府行为的有益补充,是践行习总书记 “两山”理论的实践。

没有土壤和水环境的农产品可追溯系统,是不完整的。没有农民参与式管理的土壤改良,是不可持续的。山水云图开发的郧阳水土共治大数据系统,受到与会代表的密切关注。

在绿道农业公司环水有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水土共治展厅,与会专家对一面土壤墙异常兴奋,纷纷拿出手机扫一扫,查看土壤健康报告。

来自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市发展改革委,国家发改委宏观院、生态环境部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优质农产品协会、北京市农业局等单位,瑞尔保护协会、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大自然保护协会等国际组织,十堰市及汉水周边十余个县市近1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排行

一月 一周
      关注中循协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