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经济”,可能是“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底层逻辑

来源:中外管理杂志 2020-08-18 14:19 浏览量:7091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强调:“我们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发展大势做出的重大科学判断和重要战略选择。

在随后开幕的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上,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也指出:“我们仍面临经济下行的较大压力,但形势正逐步向好的方向转变,一个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促的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党中央提出的双循环经济,很可能是“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底层逻辑。那么,对企业来说“双循环经济”蕴含着什么发展机遇呢?

“双循环经济”的内涵有三个方面

虽然党中央提出了双循环经济发展格局概念,但目前对其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笔者看来,双循环经济发展格局指的是:未来中国经济依托我国超大市场规模优势和内需潜力,以国内需求作为发展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生产、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在国内市场循环流通;同时,以国内经济循环为基础,运用国际分工和协作,便于国内国际经济互相促进发展。关于双循环经济格局发展的内涵,主要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理解:

第一、在关系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的领域实现国内循环。

中美目前的大国博弈牵动着每个中国人的神经,这使得我国必须考虑在涉及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的关键领域实现国内循环。面对美国举全国之力的打压,华为虽然很争气,顶住美国的制裁,仍然取得2020年上半年销售收入增长13%的优异成绩。然而,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在涉及芯片制造的光刻机领域仍然被荷兰的ASML垄断,芯片代工则被台积电垄断。如果在关键的核心领域不能实现国内经济循环,会使得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受制于人。

第二、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运用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首先,在新冠疫情冲击影响下,政府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稳住市场预期,提高社会资本的投资积极性,进而提高社会的总需求。

其次,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居民收入和扩大就业。

再次,在5G技术革命的引领下,在物联网、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领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内循环的经济健康发展。

第三、通过扩大改革开放,形成国内国际互补的双循环格局。

以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战略,并不是目前个别国家企图与我国脱钩、对我国围堵而被动采取的战略收缩,而是通过更深层次的改革开放形成内外良性循环的战略抉择。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内需的形成和有效供给离不开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畅通和协同,我国应该以更开放的姿态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之中,与国内的经济循环形成良性互补的发展格局。

内循环经济下,中国企业的三大发展机遇

中国是拥有14亿人口、4亿中等收入群体的超大市场,而且现在已经迈过人均GDP 1万美元的中等收入陷阱门槛,进入1万-3万的发展阶段。那么,在以中国经济内循环为主的发展战略格局下,中国企业的发展机遇有哪些呢?

第一、中国短板行业存在发展机遇。

在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的关键领域,比如《中国制造2025》中涉及的芯片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市场规模大,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大,税收支持程度深,可成为未来中国企业发展的重要机遇行业。美国针对中兴和华为的制裁事件表明,只有掌握独立的研发技术,在关键领域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条才不会在关键时候受制于人。这些“卡脖子”短板行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摆脱西方发达国家对我们的技术封锁,同时也会给相关企业带来巨大的商业回报。

第二、新基建相关投资领域有巨大成长空间。

新基建涉及5G网络投资、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未来将会带来数万亿甚至更多的投资需求。同时新基建作为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等人类文明的技术支撑,还将带来数字经济产业化、传统产业数字化等产生巨大的乘数效应,为相关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根据测算,2020-2025年期间,我国5G基站将会达到500万-600万个,投资规模将会达到上万亿元,同时5G直接带动经济产出总量达到10万亿以上。与5G相关的产业同样会发生颠覆性的革命变化,同时也会为相关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第三、中国产业互联网是一片蓝海。

所谓产业互联网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和生态,对各个垂直产业的产业链和内部价值链进行重塑和改造,把产业要素、各环节全部数字化网络化,进而形成新的产业协作和价值创造体系。全球目前有60多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仅计算在航空、电力、医疗、铁路和油气5个领域引入的数字化支持,若效率仅提升1%,就可以在未来15年节省近3000亿美元。中国的消费互联网市场已经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而未来中国产业互联网是一片蓝海,发展前景广阔。

国内国际互促循环中,存在重要发展机遇

中美之间的大国博弈吸引着全球的关注目光,而且美国将中国作为转嫁国内矛盾的对象不断挑衅,中国经济面临的外部风险在增大。加之,目前全球疫情仍在蔓延,各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往来受冲击较大,国际产业链有隔断风险。此时,中国应该以国内经济循环为基础,通过坚定地推行对外改革开放,形成国内国际互补促进的双循环新格局。而自下而上的企业探索和自上而下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都将给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首先,自下而上的企业投资和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探索,在创造新机遇。根据过去改革开放的经验,制度突破往往先通过自下而上的企业探索,然后不断铺开和推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支持临港新片区在推进投资和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方面大胆创新探索。目前,临港新片区和海南自贸区等地可在跨境资金池货币自由兑换、本外币账户一体化、非FT账户美元交易等领域先行大胆创新探索,支持投资和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举例来说,某国际大型航运公司希望在临港新片区设立国际商业保理公司,企业希望外管局放开非FT账户的美元交易管制。事实上,2020年3月陕西自贸区商业保理美元融资首单试点成功,所以下一步在临港新片区试点推广呼之欲出。这不仅可以为广大出口的中小企业解决回款周期过长的问题,同时也可为众多的商业保理公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其次,自上而下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探索,为企业打造新平台。目前新加坡、香港等国际金融中心离岸、在岸贸易相对于上海有竞争力,主要表现在税收政策、法律服务、金融监管、人员流动便利等方面。所以,中国在此轮对外开放过程中,对标顶尖国际金融中心,政府统一规划部署的自上而下建设的国际金融中心,会将离岸、在案贸易的金融服务吸引回来,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的本土企业。

同时,新平台也为相关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若将中国1.8万亿美元的离岸贸易金融服务吸引回来,根据香港的经验产生的收入将达贸易融资额6.6%,即金额约达1200亿美元的收入,这将极大促进相关现代金融服务业的发展。

排行

一月 一周
      关注中循协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