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石军:循环经济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2014-11-11 11:37 浏览量:4710

2014 11月1日,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石军出席2014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并发表了题为“循环经济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旨演讲。

 石军.png

石军副主任以甘肃省金昌市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为案例,阐明了金昌模式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深刻阐述了循环经济在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所发挥的巨大推动作用,以及如何发挥各方作用,协调推进,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石军副主任演讲实录如下:

各位领导,同志们:

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明确提出要把甘肃建成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这是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全国唯一一个省级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四年多来,甘肃省尤其是金昌市扎实推进规划实施,在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上取得长足进展。他们的实践表明:循环经济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大有作为。下面,以金昌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探索进程和运作模式为案例,谈一谈循环经济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

一、循环经济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的探索进程

金昌市发展循环经济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至1989年,主要侧重推动科技进步,努力解决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问题。第二阶段是1990至2005年,主要侧重发展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努力解决二氧化硫出路问题。第三阶段是2006年至今,主要侧重延伸产业链,努力解决循环经济由企业内部向产业和区域层面拓展问题。

具体来说,他们主要进行了五个方面的探索。

第一,注重纵向拓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他们发挥有色金属资源优势,努力支持企业实施扩能技改和产业延伸接续项目,积极向深加工特别是新材料等领域迈进。近年来,金川公司筹集安排技改资金200多亿元,先后实施了贫矿开采、选矿、冶炼、精炼、热电联产等一大批综合技改项目,基本形成了完整的镍铜冶炼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第二,注重横向耦合,扎实促进产业共生发展。他们立足发展主导产业,充分利用有色金属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横向拓展产业共生领域,配套发展化工、建材、再生资源利用等关联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由单一的有色金属产业向化工、冶金、建材及新材料、新能源等多产业共生发展转变。目前,硫、磷、氯碱和新能源、装备制造、再生资源利用等产业已初具规模。

第三,注重园区建设,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发展。他们依托金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断完善“一区多园”发展布局,规划建设金川新材料工业区和河西堡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同时,加快园区循环化改造,集中实施关键补链项目,成功引进四川新希望、贵州宏福、内蒙古太西煤等国内知名企业加盟“循环经济圈”,配套发展PVC、磷肥、合成氨、印花镍网等关联产品,实现了企业集群、产业衔接、产业聚集发展。

第四,注重科技引领,切实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他们引导重点企业与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积极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的自主开发和引进推广。目前,已累计获得专利授权940件,在镍钴铂族金属采、选、冶及相关新材料领域拥有14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2006年到2011年,该市资源产出率、能源产出率和土地产出率和水资源产出率分别提高55%、43%和55%。金川公司资源综合利用项目,2014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第五,注重节能减排,积极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他们本着“新账不欠、旧账快还”的原则,强化节能减排和源头治理,在全省率先进行火电“上大压小”,率先淘汰所有立窑水泥、小造纸、小炼焦等落后产能,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持续下降,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和河西堡园区环境达标治理三年规划,废气、废水、废渣和工业余热循环利用水平不断提高。2007年摘掉了“全国十大空气严重污染城市”的黑帽子。2011年空气环境质量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并进入国家卫生城市行列。

二、循环经济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的运作模式

2011年10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全国60个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案例,其中“金昌模式”被确定为全国区域循环经济12个典型案例之一,并编入中组部全国干部培训教材。

“金昌模式”的基本内涵是: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区域大循环。企业小循环,就是以资源减量化为重点,通过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延伸产业链,实现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中循环,就是以资源再利用为重点,立足废弃物综合利用,通过招商引资、就地转化、变废为宝和化害为利,实现相关产业链延伸。区域大循环,就是以经济和技术园区为平台,通过循环化改造,实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金昌模式”的主要特征是: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共生发展、科技引领支撑、园区承载集聚、机制创新保障。

资源循环利用,是以实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为目标,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大力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加强资源循环利用、能量合理流动和价值逐级增值,形成相互利用废料的生态工业链。

产业共生发展,是在不同产业、行业之间建立相互依存的链接代谢关系,着力延伸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和化工产业链,使有色冶金、化工、能源、建材、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相依共存和共生发展。

科技引领支撑,是注重发展方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立足产业需求导向,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切实加强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攻关,最大限度地推动发展方式转变。

园区承载聚集,是把园区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载体,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园区承载能力和产业聚集能力,推动企业向园区集中,实现聚集生产、集中治污,提高能源、水资源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率。

机制创新保障,是发挥地方政府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着力构建“循环”与“经济”对接格局,形成以政府为主导、规划为先导、园区为平台、企业为主体、科技为支撑、项目为重点的发展机制。

三、循环经济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

从金昌市循环经济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的探索进程和运作模式可以看出,发展循环经济不仅对于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推动作用,而且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中的地位十分重要。然而,发展循环经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宏大系统工程。要干好这样的工程尤其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四力并举、协调推进。

第一,社会是基础,应该广泛动员、协力推进。发展循环经济既需要建立工业、农业循环体系,更需要建立社会循环体系。社会各界是社会循环体系建设的基本载体,如不动员他们踊跃参与循环体系建设,整个循环经济的发展就会失掉社会基础,也就难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循环经济的社会性、深入宣传协力推进的重要性、切实提高群众参与的广泛性,努力形成全民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第二,企业是主力,应该遵循原则、释放潜能。发展循环经济必须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而企业正是贯彻落实这些原则的主要平台,只有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真正落实好这些原则,才能强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否则,产业转型升级就是空中楼阁。因此,我们的企业尤其是资源性企业都应像金川公司那样:把立足点放在产业转型升级上,把着力点用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上,充分释放各自的潜能,扎实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协会是智库,应该深入研究、积极献策。发展循环经济既是一个老话题,又是一个新课题,一些老的问题解决了,又会出现若干新的矛盾;发展循环经济既涉及经济学有关内容的研究,又涉及管理学有关内容的研究,还涉及社会学有关内容的研究。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协会积极组织社会力量尤其是专家学者,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以解决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为导向,深入开展重大课题研究,积极为政府和企业献策出力。

第四,政府是主导,应该统筹谋划、协调行动。发展循环经济固然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企业的主力军作用,但各级政府具有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循环经济规划和政策,必须由政府主导制定;循环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必须由政府协调解决;循环经济经验推广和考核奖惩,必须由政府组织实施。从目前情况看,政府推进循环经济发展,需要着重强化三项工作。一是结合“十三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编制,修订完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并强化循环经济在国民经济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加大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在技术研究和推广上,需要优先支持循环经济项目;在金融机构贷款上,需要优先解决循环经济发展需求;在财政资金安排上,需要优先倾斜循环经济发展。三是加强组织协调,建立健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尤其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协调机制。

 


排行

一月 一周
      关注中循协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