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滨士院士:再制造发展的四个突破点

2014-11-19 15:36 浏览量:7140

2014年11月1-2日,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主办的2014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滨士在1日下午召开的再制造产业发展分论坛上做了“面向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再制造工程”的主旨演讲。

再制造1.jpg

图:再制造产业发展分论坛

徐滨士院士指出,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出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再制造以综合运用高技术为核心,以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环境为特色,是废旧产品高技术修复、改造的产业化,是循环经济的重要技术支撑。

他强调,再制造的本质是修复,但不是简单的修复。再制造的内核是采用制造业的模式进行维修,是一种高技术含量的修复过程,而且是一种产业化的修复。再制造既属于维修,是绿色维修发展的高级阶段;又属于制造,是先进制造的新形式。再制造工程具有巨大的资源、环境和社会效益,是我国构建循环经济、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技术支撑。

再制造2.jpg

图: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滨士

在谈到国内外再制造发展经历的区别时,徐院士指出,欧美等国的再制造多年以来是在原型产品制造工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前主要以尺寸修理法和换件修理法为主。而我国的再制造是在维修工程、表面工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基于复合表面工程、纳米表面工程和自动化表面工程技术,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以恢复尺寸、提升性能的表面工程技术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既循环又经济”的中国特色的再制造模式,使再制造率显著提高,资源能源消耗显著降低,具有突出的节能减排的效果,为发展我国现代化生产服务业增加了崭新的内容。

对于我国再制造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徐院士提出中国的再制造未来应从四个方面予以重点突破:

一是研究再制造质量控制的科学基础。寿命评估是再制造质量控制的核心研究内容,建立准确的再制造寿命预测模型,需要深入研究探索以产品全寿命周期理论、废旧零件和再制造零件的寿命评估预测理论等为代表的再制造基础理论,以揭示产品寿命演变规律的科学本质。

二是创新再制造成形加工的关键技术。需要不断创新研发用于再制造的先进表面工程技术群,使再制造零件表面涂层的强度更高、寿命更长,确保再制造产品的质量不低于和超过新品。现已开发成功纳米表面工程技术和自动化表面工程技术,除对它们进一步完善外,还需研发生物表面工程技术等新的方向。

三是制定再制造的行业标准。我国再制造因起步较晚,再制造企业的技术积累少,再制造标准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再制造的广泛应用。应尽早建立系统、完善的再制造工艺技术标准、质量检测标准等体现再制造走向规范化的标准体系。

四是探索加强国内外再制造技术的交叉融合。借鉴国外再制造产业发展模式,加快推进国内再制造产业发展;借鉴国外再制造逆向物流与信息化管理手段,完善国内再制造上下游流通管理;发展中国自主创新的表面工程与修复技术,加强再制造工艺手段的应用;探索加强中国自主创新的再制造质量控制方法与标准交叉融合。

徐院士最后勉励大家要充满信心,把握机遇,加快推动再制造产业化发展。他指出,再制造符合国家发展战略,是节能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循环经济的重点领域,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排行

一月 一周
      关注中循协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