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副巡视员马荣:循环型生产方式构建循环型体系

2014-12-23 13:34 浏览量:4301

      2014年11月1—2日,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主办的2014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在1日下午举行的产业循环经济分论坛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副巡视员马荣发表题为“循环型生产方式构建循环型体系”的主题演讲,原文如下: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来宾:

很高兴参加2014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产业循环经济分论坛,就发展产业循环经济的相关问题进行研讨。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重中之重,是资源环境约束持续强化背景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把“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五个主要依靠之一,表明了循环经济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013年1月,国务院发布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国发[20l3]5号),明确提出了构建循环型工业、农业、服务业体系的发展任务,并做出具体规划和部署。下面我围绕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谈几点看法。

一、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是经济新常态下的产业发展方向

过去30多年,我国一直处于工业化、城镇化高速发展的阶段,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大国和贸易出口国,但在全球分工中我们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重化工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比过高,资源消耗大、产品附加值低、环境污染重,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特征仍比较明显。在经过30多年高速发展后,从2012年开始,我国经济逐步由高速发展阶段向中高速发展阶段减速换挡,进入新的发展常态中。新常态就是告别过去传统粗放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适应新常态要经历一个改造适应过程,是一次凤凰涅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在战术上要高度重视和防范各种风险,早作谋划,未雨绸缪,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尽可能减少其负面影响。”

新常态下必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产业特征从“三高一低”向“三低一高”进化。循环型产业体系强调产业合理布局,要求在生产源头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在生产过程控制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在生产末端对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使传统意义上的废弃物变成再生资源回到生产源头,各项生产要素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进行配置,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经济技术范式,实现经济、资源、环境综合效益最大化,突出特征是低消耗、低排放、低投入、高效率,是新常态下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向。

二、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的主要方面

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首要任务是要加强产业的循环式布局,实现产业间的循环共生。要在加强物质流分析和管理的基础上,科学规划,根据资源禀赋和废弃物特征,统筹产业带、产业园区和基地的空间布局,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合理布局建设项目,减少大范围、长距离运输,降低废弃物交换成本,鼓励企业间、产业间建立物质流、资金流、产品链紧密结合的循环经济联合体,促进工业、农业、服务业等产业间循环链接、共生耦合。基本要求是要在各个产业全面推行循环经济理念,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循环型农业体系、循环型服务体系。

(一)在工业化的全过程体现循环经济要求

按照“存量改造、增量构建”的原则,在工业生产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全面推行“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再生”的循环型生产方式。在资源开采环节,实施绿色开采,对具有工业价值的共生、伴生和低品位矿实行综合开采、合理利用;在加工制造环节,推动生产过程节能降耗,开展绿色设计、改善工艺流程、提高技术和装备水平、淘汰落后产能;在生产末端环节,加强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鼓励企业对废渣、边角料、废水、废气、余热余压等进行资源化利用,加强水的分质利用和废水处理后循环利用。通过实施清洁生产,推行资源综合利用,合理延伸产业链条,结合产品、副产品、废物的交换和利用,打造各具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形成“纵向延伸、横向耦合、系统复合、设施共享”的生产体系,实现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

(二)以循环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

在农业生产领域,要通过推行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接循环化、废物处理资源化、农林牧渔多业共生、农工社产业复合发展的循环型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农业向产业化、市场化、功能多元化、标准化等方向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要加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生物质产业之间的联系,通过多层次产业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和农业有机物的再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提升农业附加值。支持集成养殖深加工模式,发展饲料生产、畜禽养殖、畜禽产品加工及深加工一体化复合型产业链;推进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农林废弃物循环利用、旅游等循环链接,构建粮、菜、果、茶、畜、林、加工、物流、旅游一体化和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现代工农复合型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三)构建循环型服务业体系

服务业是链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要以企业为主体,以零售批发、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物流、旅游业等行业为重点,推进服务主体生态化、服务过程清洁化、消费模式绿色化。科学规划流通业布局,减少流通环节,发展多式联运,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提高仓储业利用效率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发展绿色流通业,限制高耗能、高耗材产品流通,鼓励绿色产品采购和销售。加强零售批发业节能环保改造,倡导开展绿色服务。推进餐饮住宿业绿色循环发展,实施绿色设计,绿色采购、节能降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推进旅游景区建设和管理绿色化,引导低碳旅游和绿色消费。

三、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应着力抓好的重点环节

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需要企业结合自身条件,从优化产业链管理角度出发,拉长拉细产业链,也需要政府从宏观上优化生产力布局,科学制定产业布局规划,按照产业链招商,还需要针对重点环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予以推进。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把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作为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的重要阵地

产业园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我国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的重点领域。要按照“布局优化、企业集群、产业成链、物质循环、集约发展”的要求,推动各类产业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指导各类新建园区建设,实现企业、产业之间的循环链接,提高园区产业关联度和资源利用水平。一方面,要努力构建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推进园区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源头减量;另一方面,要推动园区内企业废物交换利用、废水循环利用、能源梯级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推进园区生活污水再生利用,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此外,要推行园区基础设施绿色化,对园区内公共基础设施实施绿色化改造,促进共建共享、集成优化,鼓励园区创新环境服务模式,推进污水、垃圾设施建设和运行专业化、社会化。

(二)把关键补链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广作为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

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要求我们完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使上一环节的废弃物成为下一环节的原料,这必须依赖技术进步来实现。要加快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加强产学研用结合,研究解决循环经济关键和共性技术问题,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循环经济关键技术和装备。此外,要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建立循环经济技术遴选、评定及推广机制,发布国家鼓励的循环经济技术、工艺、设备名录,探索通过政府买断的方式对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推广应用,加快具有竞争力的循环经济关键技术装备的出口;还要加强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重点支持共伴生矿和尾矿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废物资源化利用、可回收利用材料、有毒有害原材粒替代、再制造、再生资源高值利用、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零排放”等关键技术和装备产业化示范。

(三)把构建生产与生活系统的循环链接作为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的重点领域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应当在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之间建立循环链接的关系,构建布局合理、资源节约、环保安全、循环共享的生产生活共生体系。在能源利用方面,要推动生产系统的余能、余热等在社会生活系统中的循环利用,推动煤层气、沼气、高炉煤气和焦炉煤气等资源在城市居民供热、以及出租车等方面的应用,鼓励在有条件的地区发展煤层气公共汽车。在水资源利用方面,要推动中水在社会生活系统中的应用,提高城市生活污水在工业生产系统中的应用水平。完善再生水用于农业浇灌的标准,开展示范应用。推动矿井水用作生活、生态用水。在废弃物处理方面,要推进钢铁、电力、水泥行业等生产过程协同资源化处理废弃物,将生活废弃物作为生产过程的原料、燃料。

(四)把加强循环经济信息、交易体系建设作为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的重要基础

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离不开配套体系和平台的支撑保障作用。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服务产业,培育和扶持一批循环经济咨询、设计、服务专业化机构,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规划编制、项目设计、技术咨询、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服务,为企业和园区提供废弃物管理外包式、嵌入式服务。推动建立产业废物、再生资源交易的信息平台,建设全国性、区域性、行业性的废弃物交易平台、交易中心或交易市场,促进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鼓励建立循环经济产品、技术、装备等的展示展览交易平台,推动循环经济产品、技术、装备的交易。希望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等有关协会,充分发挥服务职能,为企业提供市场信息、技术信息、供求关系信息、政策信息等,加强全行业的信息交流,成为助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平台。

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  


排行

一月 一周
      关注中循协官方微信